《2024年政府报告投资机遇》之现代化生产体系建设中AI时代的中国优势

日期:

2024-03-27

浏览次数:

《2024年政府报告投资机遇》之现代化生产体系建设中AI时代的中国优势

《2024年政府报告投资机遇》之现代化生产体系建设中AI时代的中国优势


                                                         前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发表重要论述,为更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南。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性。24年政府工作报告高度肯定了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取得的进展,同时要求要继续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在此政策和后续细化政策的推动下,2024年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将成为市场的主要驱动力,预计科技成长风格将在全年内保持强劲表现。当下AI加速进入应用普及更替全产业体系底层逻辑的时代,因为GPU与软件创新的明确短板,很多人看空中国在AI时代的竞争力,认为会被“代际收割”!但全球扩展AI后,会逐步发现具身AI(机器人)都离不开中国制造配件,所以全球重新讨论AI的全球产业链在中国,包括关键组件如AI光模块、液冷系统,以及谐波减速器、空心杯电机、传感器、铜耗费等各类环节,以及中国的各类机器人如扫地机器人、无人机、无人驾驶等其多个终端等需求,中国当下产业体系最具有竞争力,也可以形成自己的供给和升级。同时,国内AI大模型Kimi的发展进一步证明了中国在全球AI产业链中的重要地位,AI技术的进步正在加速中国制造业的设备更新和产业升级,为整个现代化产业体系带来新的增长机遇。



01

发展背景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基础和保障。2021年3月,“十四五”规划指出,我国发展步入一个新阶段,尽管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但依然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展望未来,到2035年,我国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图表1:国内经济由高速增长转换至高质量增长阶段

《2024年政府报告投资机遇》之现代化生产体系建设中AI时代的中国优势

(资料来源:Wind)


(一)内部环境

几十年来,我国经济发展成就显著,目前经济体量稳居全球第二。改革开放之后的数十年间,中国GDP增速长期维持在高位,尤其在加入WTO之后,中国经济更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分工体系,充分利用人口红利和劳动力成本优势,成功转型为“世界工厂”,而强大的外需也促进了中国经济本身的发展,经济体量跃升至全球第二位,在全球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图表2:中国GDP占全球经济比重升至18%以上(%)

《2024年政府报告投资机遇》之现代化生产体系建设中AI时代的中国优势

 (资料来源:Wind)


由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外开放政策的持续推进以及在全球供应链中地位的提升,2022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达3.6万亿美元,占全球货物贸易总额的比重由2012年的10.4%升至12.5%,是全球第一大货物贸易市场。这一成就反映了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影响力不断增强。


图表3:我国货物进出口贸易总额位居全球首位

《2024年政府报告投资机遇》之现代化生产体系建设中AI时代的中国优势

(资料来源:Wind)


随着国内经济进入增速换挡期,经济结构性矛盾日益凸显。第一,从总量发展视角看,国内经济增速逐步回落,人口刘易斯拐点出现,人均GDP较海外中等发达国家仍有一定差距。第二,从产业发展视角看,制造业增加值占比波动回落,科技创新能力相对不足,产业协同发展不足。第三,从制造业内部视角看,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控制能力相对较弱,部分传统产业竞争力下降,高附加值产业仍有待提升。

 

图表4:我国产业基础仍然薄弱

《2024年政府报告投资机遇》之现代化生产体系建设中AI时代的中国优势

(资料来源:平安证券)


(二)外部环境近年来,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不确定性明显抬升,逆全球化倾向抬头。在此背景下,中国面临的外部制裁和产业竞争风险加大,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性稳定性愈发重要和紧迫。自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以来,中美竞争性博弈持续,2022年至今,美国在芯片、能源资源、医药生物等关键产业领域出台了重大法案,加大了对华制裁,进一步构筑起对华长期竞争的基础,这对我国发展新兴高技术产业带来更多阻碍。与此同时,欧美等发达经济体愈加重视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主动引导关键产业回流、减少对外依赖。其中,美国持续引导半导体、新能源汽车等制造业回流,加大关键产品供应链投资。欧委会发布一项新的欧洲工业战略计划,旨在“提升欧盟在全球产业竞争中的优势地位,并增强其在地缘政治格局中的战略自主性”。在《关键原材料法案》中,明确指出要保障欧盟能够获得稳定、多元、经济且环保的关键原材料供应,包括稀土、锂、钴、镍、硅等。日本方面也明确提出了要重点投资半导体等战略物资,致力于重建国内生产体系,并鼓励企业将生产基地进行多元化和分散化布局。这些举措均体现了各国在维护自身产业安全和发展利益方面的坚定决心。


图表5:欧美等发达经济对产业链安全的表态

《2024年政府报告投资机遇》之现代化生产体系建设中AI时代的中国优势

(资料来源:证券时报,环球网,日经中文网)


(三)战略意义

在现代化的推进过程中,我国综合国力稳步提升,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产业发展稳步推进,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是,产业链还存在大而不强、宽而不深、全而不精等问题,与实现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仍存在一定差距。从国际视角来看,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这种快速演变对我国的产业链安全稳定构成了挑战。同时,科技创新作为全球产业竞争格局的关键要素,为我国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因此,加快构建以实体经济为基石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不仅对于解决产业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至关重要,更关系到我们在全球竞争和未来发展中赢得战略主动权。新理念、新格局、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成为经济现代化的首要任务。从经济稳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阶段,从城市化和服务业发展主导到依靠技术进步、效率驱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必要性愈发显著。


图表6:党的十九大以来多次重量级会议强调高质量发展

《2024年政府报告投资机遇》之现代化生产体系建设中AI时代的中国优势

(资料来源:中国政府网)


02

产业体系构成

现代化产业体系主要包括以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为主要特征的产业结构体系,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产业链上下游协作配套和产业集群效应明显的产业组织体系,创新性强、技术先进的产业技术体系。深刻领会其构成要素、特征要求、基本原则等,对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至关重要。


(一)构成要素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一个由多个相互关联和相互支持的产业部门、核心驱动力和关键要素所组成的综合性系统。为了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快速发展,必须精准调整和优化产业部门间、市场参与者间以及各种生产要素间的关系,以更好地实现有序链接与高效运作。产业部门包括现代化工业、农业、服务业和基础设施。主导力量涵盖各类市场经营主体。在关键要素方面,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和数据资源等需实现协同优化和整合。


(二)基本特征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核心特征在于其智能化、绿色化和融合化的发展。历史长河中,科技的每次重大革新均引导了新兴产业的诞生、产业结构的深度调整及产业体系的重塑。现今,人类社会正迎来“AI+”引领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构成现代化产业体系不可或缺的特性。同时,在应对气候变化及保护生态环境的需求下,产业绿色化发展是我国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的关键。此外,技术进步、市场开放与制度创新共同推动了新业态与新模式的不断涌现,全球产业发展呈现跨界融合趋势。


(三)目标要求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建设,关键在于实现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竞争力强。2023年4月,国务院国资委官网转载《经济日报》的文章《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深入阐释了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内涵,强调自主可控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前提,安全可靠是其根本,而竞争力强则是其关键所在。这些观点均体现了对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深刻理解和明确指引。科技创新在这一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只有全面优化和提升产业的技术实力、生产效率和质量效益,才能使我国产业水平在全球范围内保持前列。在我国当前的产业格局中,虽然部分产业已达到全球领先的地位,但仍有许多产业在核心环节和关键技术上受到外部限制,尤其是受到国际环境的复杂多变以及全球产业链重组等因素的影响,这对我国的产业安全构成了严峻挑战。因此,构建一个现代化产业体系至关重要,这一体系必须实现自主可控,具备强大的韧性和安全性,能够在面临各种困难和压力时,依然能够保持高效的运转。


图表7:对现代化产业体系尤其是产业链的相关部署

《2024年政府报告投资机遇》之现代化生产体系建设中AI时代的中国优势

(资料来源:新华社)


(四)重大原则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过程中,必须审慎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以及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之间的平衡。同时,还需关注一、二、三次产业结构间的协调,以及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之间的融合。2023年5月,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指出“五个坚持”的重要原则:一是坚持实体经济的重要地位,防止出现脱实向虚;二是坚持稳中求进,避免盲目追求规模与速度,确保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三是坚持三次产业的融合发展,消除产业间的隔阂与对立;四是坚持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而非简单淘汰,确保其在现代化产业体系中的应有地位;五是坚持开放合作,积极融入全球经济,避免孤立发展。


03

政策解读及发展方向

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阐述了“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重要性。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将“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2024年的首要工作任务,主要目标是依托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变革,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此外,还强调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


(一)“现代”到“现代化”我国一直重视产业体系的转型升级和与时俱进,自“十七大”首次提出“发展现代产业体系”以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路径逐渐清晰。这一转变的核心,是从依赖消费驱动以及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拉动,转向更加注重产业体系的完整性、先进性和安全性。而“二十大”首次明确提出的“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目标,更是对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强重视,标志着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


(二)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在高质量发展阶段,传统经济增长红利和动能有所趋缓,对生产力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新质生产力是总书记于2023年9月在东北调研时首次提出,随后被写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公报。新质生产力指以科技创新为经济增长新引擎、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载体,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新型生产力,是推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从功能来看,新质生产力主要表现为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可以提高经济运行的增长中枢。我国目前的全要素生产率在近年来有所走低,相距美国等发达经济体仍有较大差距,在制度与技术创新领域还存在一定短板与不足,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我国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必然选择。


图表8:新质生产力逻辑关系图

《2024年政府报告投资机遇》之现代化生产体系建设中AI时代的中国优势

(资料来源:央视新闻)


(三)优化升级产业链供应链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在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方面首先提出产业链供应链的优化升级,这要求加快工业经济与制造业的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加大对传统产业改造的投资力度。在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方面,本次报告提及新能源汽车、新能源、生物制造、生命科学等相关领域,并强调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的策略。此外,加强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十分必要。2023年,我国数字经济占GDP已超过四成,但仍落后于英美等发达国家;数字规模达到50.2万亿元,位居世界第二位。鉴于数字经济的“规模经济”特征以及对于传统产业的提升作用,建议持续加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智慧工厂、智慧供应链、智能车间等智能制造的建设,深入推进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持续推动数字产业化升级,集中优势力量做大做强5G、物联网、大数据等数字产业,深入挖掘区块链、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发展潜力。(四)主要任务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主要任务聚焦补齐短板、巩固优势、升级传统、培育新兴四个方面。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新型工业化,紧密跟随产业发展趋势,致力于补齐产业链短板、延伸优势产业链、提升传统产业链、构建新兴产业链,从而确保产业发展的竞争力稳固。同时,我们还需要优化生产力布局,加快促进重点产业参与到全球产业分工与合作中去,以实现内外产业的深度融合。这些战略措施将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图表9: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内涵

《2024年政府报告投资机遇》之现代化生产体系建设中AI时代的中国优势《2024年政府报告投资机遇》之现代化生产体系建设中AI时代的中国优势

(资料来源:中国政府网)


04

全球AI时代的中国制造依赖

全球AI时代的中国制造依赖凸显了中国在全球科技产业中的重要地位。无论是从机器人、无人驾驶技术到关键组件如AI光模块、液冷系统、谐波减速器等,中国制造业在这些领域高效的生产能力、技术积累以及成本优势,同时由于AI高耗能,而我国在新能源领域走在世界前列,使得我国在AI产业中是不可或缺的一环。中国制造业的持续发展和供应链升级,为全球AI产业带来了稳定的供应和新的增长机遇,进一步巩固了中国在全球科技创新与制造业中的地位。


图表10:我国建设以非化石能源为主的新能源电力系统

《2024年政府报告投资机遇》之现代化生产体系建设中AI时代的中国优势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一)Kimi最近推出的Kimi智能助手受到了市场的强烈关注,进一步激发了国内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资热情。Kimi内测200万字长文本的能力,或将解决更为复杂的应用场景问题。短期内,预计Kimi有望成为国内市场上备受追捧的AI应用,从而推动整个AI应用领域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随着Kimi用户数量不断增加,已经出现了短暂的算力不足情况。考虑到后续模型训练和推理的需求,预计算力需求将进一步增加,带动算力需求的落地。建议重点关注以下两个方面:1)AI应用领域,特别是涉及长文本处理的应用,如法律文本、合同文本、知识库学习、阅读、客服等需要文本输出的场景;2)算力产业链,预计随着AI产业的发展,短期内算力仍将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二)机器人在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未来产业的当下,机器人作为AI具身智能的重要载体,正在经历AI技术赋能下的新阶段发展。2023年12月,马斯克在社交社交平台X展示了Optimus的最新视频,其第二代人形机器人(Gen 2)的性能、结构设计、操作灵活性和电力方面有显著提升,产品自2022年发布以来迭代升级迅速。此外,近日人形机器人初创公司Figure AI发布了一则视频,称其旗下的Figure 01机器人已经成功接入OpenAI的大模型,能够与人类进行对话、理解并执行人类的指令和任务。Omdia报告预计,到2028年,全球机器人AI芯片组市场规模有望达到8.66亿美元,这将有助于推动GenAI在机器人领域的普及化。这一系列的发展意味着机器人作为人机交互的载体,通过引入AI能力,正在加速向更智能化、更灵活的方向演进。


图表11:特斯拉人形机器人(Tesla Optimus)

《2024年政府报告投资机遇》之现代化生产体系建设中AI时代的中国优势

(资料来源:Tesla)


在新型工业化的大背景下,工业机器人替代人力完成生产已经成为未来制造业的重要发展趋势,也是实现工业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的重要保障。从发展趋势来看,我国工业机器人的渗透率持续提升,发展前景广阔。截至2022年,我国工业机器人的密度达到了3.92%,即每1万个工人拥有392台工业机器人,位列全球第五。在2011年到2022年间,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达39.6%,意味着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正在经历加速扩容的阶段。国际机器人协会(IFR)预测,到2024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115亿美元。工业机器人作为人工智能等技术在数字化过程中的重要应用形式,正展现出广阔的市场和应用前景。建议关注机器人制造企业、机器人技术研发公司以及与机器人相关的自动化解决方案提供商。


图表12:特斯拉人形机器人价值量分布图

《2024年政府报告投资机遇》之现代化生产体系建设中AI时代的中国优势

(资料来源:国金证券)

 

(三)光模块光模块作为国内AI数据中心硬件侧中的关键组件之一,具备出海能力的优势,有望在海外AI应用和算力生态持续完善的大环境下获得更多机遇。AI光模块在数据中心、通信、传感器等领域有广泛应用,随着云计算、5G等技术的发展,对光模块的需求将持续增长。从产业链角度看,光模块龙头企业的业绩增长确定性较高。国内本土光模块公司在全球市场份额已经过半,其产能在海外扩张的举措将进一步提升其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预计2024年1.6T需求开始释放,特别是在LPO(低功耗光学)、硅光、以及薄膜铌酸锂等新技术方案的导入,有望加速产业链的发展步伐。建议重点关注光模块制造商、光通信设备供应商。


图表13:全球前十大光模块市场竞争格局

《2024年政府报告投资机遇》之现代化生产体系建设中AI时代的中国优势

(资料来源:中商情报网)


(四)液冷系统随着人工智能大模型对算力需求的不断增长,液冷技术迎来了发展的重要契机。据《电信运营商液冷技术白皮书》预测,到2025年,超过一半的数据中心项目将采用液冷散热技术。在液冷技术中,冷板式和浸没式技术因其卓越的综合性能而成为市场的主流。算力液冷难点在于修改服务器,服务器往往承载客户核心业务,对稳定性要求较高。服务器厂商对服务器构成和工作情况最为了解,因此服务器厂商具有先天优势。国内服务器巨头已经开始积极布局,并推出了各具特色的液冷解决方案,这有望提升整个行业的发展水平。

 

(五)谐波减速器根据华经产业研究院的数据预测,到2025年,谐波减速器市场规模有望达到47.1亿元。其中,机器人用谐波减速器市场规模约为30亿元,预计2021-2025年的复合年增长率约25%。谐波减速器通常被应用于工业机器人的小臂、腕部或手部等位置。它采用先进的双圆弧齿形,同时啮合的齿数达到了20%-30%,相较于传统的渐开线齿形,在精度、强度、刚性、使用寿命等方面都实现了显著提升。


图表14:中国谐波减速器市场规模及增长趋势

《2024年政府报告投资机遇》之现代化生产体系建设中AI时代的中国优势

(资料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

 

从市场份额的角度来看,减速器行业的集中度较高,长期以来一直被少数国际企业所垄断。然而,随着国家对智能制造领域的重点支持和投入,我国工业机器人核心零部件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涌现出了一批快速成长的精密减速器制造企业。国产谐波减速器的市场份额正在经历明显的变化,国内减速器厂商正处于技术消化、产品量产和产能扩张的正向增长周期中。国产谐波减速器的替代效应日益显现,我国自主生产的谐波减速器在性能和可靠性方面已经初步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有望助力机器人企业快速降本。


(六)空心杯电机自2023年以来,受益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突破以及特斯拉Optimus的市场信心提振等事件的推动,人形机器人的发展进程明显加速,量产前景日益清晰,引起了产业资本的广泛关注。人形机器人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空心杯电机市场规模的增长。此外,由于空心杯电机具有较高的工艺壁垒,它成为了人形机器人产业链中备受关注的“小而精”的蓝海市场之一。相关数据显示,2022年空心杯电机市场规模已超过 50 亿元。空心杯电机以其高能量转化效率、快速响应和稳定运行等优异性能,成为人形机器人手部执行动作的重要动力来源。除此之外,空心杯电机在发达国家的医疗、工厂自动化、无人机等领域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国内企业可以利用价格低廉、交付周期短、响应迅速等本土化的优势来开拓市场,但同时也需要利用AI加速追赶,不断提升产品性能,以确保与国外竞争对手相媲美,否则将难以在市场中取得主动地位。

 

(七)传感器传感器行业在当今科技领域扮演着不可或缺的关键角色,被誉为现代智能化的神经末梢,是万物互联时代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Statista的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传感器市场规模达到了2513亿美元。受到疫情影响,全球传感器市场经历了剧烈的波动:2020年、2021年和2022年的同比增速分别为-13%、62%、10%。与此相比,中国市场的增速相对稳定,过去三年的增速分别为14%、20%和19%,维持在15%左右的增长水平,并在全球市场中保持相对稳定的份额。


图表15:全球、中国传感器市场规模及增速

《2024年政府报告投资机遇》之现代化生产体系建设中AI时代的中国优势

(单位:亿美元,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信通院)


我国传感器市场仍然主要由外资企业主导,但是随着国产企业加速技术突破和产业化,产业有望国产替代。全球领先企业,如爱默生、西门子、博世、意法半导体、霍尼韦尔等跨国公司,占据了中国市场约60%的份额,尤其在高端市场,约80%的传感器芯片依赖于海外企业。在国内市场格局方面,目前较为集中,中国传感器行业的前五大企业占据了国内市场约40%以上的份额,其余约60%为中小企业,国内厂商的产品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尤其是高端传感器芯片的国产化率仍然较低,国内替代空间广阔。

 

(八)铜耗费在AI时代,像ChatGPT等大模型的广泛应用导致了巨大的电力消耗增加,这对铜的需求产生了显著的影响。铜是电气导体的主要原材料之一,在电缆、电线、电路板等电子设备中广泛使用。因此,随着AI 对电力需求的剧增,对铜的需求也会大幅增加。铜需求的增加为铜产业带来了机会。首先,铜生产商有望在供应链中获得更多订单,从而提高销售量和利润。其次,铜加工企业可能会看到订单量的增加,因为更多的铜被用于生产电子设备和电力设备。因此,建议增加对铜产业链中龙头公司的关注,包括铜矿企业、铜加工企业等。


05

政策建议

当前环境下,不确定性因素日益增多,高质量发展兼具战略机遇与风险挑战。为了有效应对这些挑战,加速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势在必行。此举不仅是适应当前形势的必然选择,更是确保国家长期稳定发展的战略举措。我们必须坚定信心,明确目标,采取有力措施,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建设,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实现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遵循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竞争力强的发展原则。


第一,优先推进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举足轻重,纵观全球,几乎所有经济强国均是以制造业的强盛为基础。作为技术革新的基石,制造业不断引领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转型升级,进而优化生产组织方式与资源配置效率,使技术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核心驱动力。为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我们必须将制造业作为关键抓手,将其置于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位置,推动传统制造业向先进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第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深化科技等众多领域的创新,加强转型升级。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整合各方优势创新资源,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集中力量突破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着力攻克“卡脖子”难题。


第三,积极推进协同发展。以强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能,引导资金流向并服务于实体经济的成长,充分发挥金融在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转型中的核心作用。我们必须加快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新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促进新兴技术和制造业协同发展。核心要重视两个层面,一方面,将保障产业安全视为国家当务之急,加强战略性产业的顶层建设,以保障国家粮食、能源物资、等关键产业链的供应链安全。另一方面,推进中国传统的工业政策转变,大力吸引资本流入工业重要领域和薄弱环节,并加强对工业税收政策和金融政策、财政政策的衔接。


第四,深化高质量对外开放。充分利用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等开放型经济平台的作用,深化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融合,提升我国国际地位,增强国际竞争力。积极支持我国中小企业“走出去”,整合利用全球优势资本,打造一批在全球范围内具有领先地位的国际化企业。


06

投资建设

展望2024年,围绕政府工作报告的指引,以“AI+”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具备较大的发展前景。目前,我国产业政策聚焦“发展”与“安全”,强调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表明关键科技领域是我国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核心。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新质生产力”列为重要议题。当前我国经济潜在增长率约为5%-6%,而全要素生产率增速仅约为2%。发展新质生产力可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从而带动经济增速跃升。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在于三个方面,分别是优化产业链和供应链、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支持、系统化推进数字经济。


(一)传统产业升级优化产业链和供应链,重点促进传统产业升级。本次报告在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方面首先提出产业链、供应链的优化升级,这要求我们加快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补齐短板、拉长长板、锻造新板,提升传统产业的竞争力。对于优势产业如传统制造业、建筑业、新能源等,通过增强产业链韧性,提高技术实力,对外输出等方式巩固优势地位;对于存在短板的半导体、生物医药、人工智能、国防军工等领域,聚焦新型举国体制,提高技术突破效率。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关乎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全局。近日,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意味着国内多个重点行业即将迎来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多年来,我国的传统行业上市公司一直在持续进行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升级,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能耗和环保改造、安全和可靠性改造、自动化和智能化改造、设备产能和品质提升改造等。这些改造不仅是对传统产业的现代化转型,更是对产业结构调整的积极响应。


(二)新兴产业培育在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方面,本次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提及了新能源汽车、新能源、生物制造、生命科学等相关领域,并强调了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的重要性。其中,人形机器人作为未来产业的先锋,展现出巨大的潜力和吸引力,成为科技竞争的新高地和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此外,报告还新增了对氢能、新材料和创新药等领域的关注,这些都值得我们高度重视。


(三)人工智能融合系统化推进数字经济,特别关注人工智能和数据在实体经济中的融合应用。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也有助于加快新质生产力的形成。随着Kimi等国内外大模型的持续突破及后续商业化,AI技术与传统行业的融合将产生新的商业模式和增长点,可以重点关注能够将AI技术与特定行业深度融合的企业。数字经济已被确认为全球科技增长的主要动力,也是我国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在这种潮流下,我国正在推进“人工智能+”行动,以推动下游产业的发展。同时,我们也在上游适度超前地构建数字基础设施,致力于打造全国一体化的算力体系,并加强全产业链的数据基础制度建设,以促进数据的开发、开放和流通使用。总之,一方面,我国应持续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攻关,以提升战略性资源的供应保障能力,确保国内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固与安全。另一方面,我们亦需围绕数字经济,拥抱AI浪潮,积极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AI以及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增长点,努力在国际竞争中占据先机,掌握主动权。


结论:深挖全球AI时代中国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投资机会


在政府报告加强现代化产业体系政策推动下,2024年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将成为市场的主要驱动力,预计科技成长风格将在全年内保持强劲表现。高股息、新能源、医药和汽车等赛道将受益于行业发展趋势、政策导向和市场需求的共同作用。特别是在新能源领域,随着算力对电力需求的增长和减碳目标的推进,新能源行业有望在供需关系调整后迎来新的发展机遇。高股息板块凭借其稳定的现金流和分红,将继续吸引追求稳健收益的投资者,在市场风格轮动中保持一席之地。此外,国务院发布的《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将特别促进汽车行业的消费升级,预计在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汽车板块将在业绩持续兑现的基础上展现出色的表现。医药板块目前板块处于景气触底的周期阶段,但自去年以来,医药行业获得多重利好政策加持,包括近期市场颇为关注的“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政策,预计未来在政策的支持和基本面的恢复下,板块估值也将逐步修复。全球AI产业的扩张揭示了一个关键现象:无论是具身AI如机器人,还是关键组件如AI光模块、液冷系统,以及谐波减速器、空心杯电机、传感器、铜耗费等各位环节,都严重依赖中国制造。中国不仅在这些领域的生产上具有竞争力,而且还在推动自身的供应链升级。此外,中国的机器人产品、无人机和无人驾驶技术,也在多个终端市场中展现出强劲的需求和创新能力。同时,国内AI大模型Kimi的发展进一步证明了中国在全球AI产业链中的重要地位,AI技术的进步正在加速中国制造业的设备更新和产业升级,为整个行业带来新的增长机遇。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促进产业发展、拉动经济增长和提升国民经济体系整体效能方面都具备重要的战略意义。从政策引领和具体实践来看,现代化产业体系致力于锻长板、补短板、强基础,构建一套系统完备、运作高效、环境友好、安全稳固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助力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文章来源:明折资本

免责声明:本文章系转载,如涉及文章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或留言,我们将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相关推荐